新闻动态
食用油发展史****讲
作者 Zyj11
浏览
发布时间 2016/03/15
食用油发展史****讲
昨天讲了早的食用油历史,今天我们接着来看一下。
综合昨天所述,食用油历史部分可总结为:早的食用油是动物油,也就是荤油。
荤油之后发明了榨油技术,但是这个技术哪个时代谁发明的,并无文字记载,也许这个还可以拍个穿越剧,现代食用油专家穿越去了汉代,发明了榨油技术。
因为有了榨油技术,于是就出现了素油,早的素油是芝麻油。
在介绍各种食用油之前,大家先来了解一下食用油的制取工艺。这有助于我们分辨各种油的优劣。
食用油有两种制取工艺:压榨法和浸出法。
何为压榨?
压榨加工工艺是“物理压榨法” 。
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,油料经去杂、去石后进行破碎、蒸炒、挤压,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,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,经榨机榨制后,采用******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。
其利用施加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,来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,现在的压榨法已经是工业化的作业。
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,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,但缺点是出油率低,残油率大约在7~9%,饼中剩余的油脂因为比较分散地分布在油料细胞间,很难用压榨法提取出来。这就需要用到另一种制取工艺一一浸出。
何为浸出?
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(六号轻汽油)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,经过“六脱”工艺(即脱脂、脱胶、脱水、脱色、脱臭、脱酸)加工而成,浸出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、生产成本低,这也是浸出油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。
浸出过程中,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,国家标准规定,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10毫克的溶剂残留。
达不到一ji、二级压榨标准的食用油,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,使其达到原标准一、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、四级,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,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,且有溶剂残留。
压榨法,能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,不破坏成分和营养
浸出法出油率高,可是无论是多么专业的设备,都会有溶剂残留。
我国植物油料种类繁多,不同油料的化学成分、含量、物理性状有差别。压榨法和浸出法这两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原料。
一般来说,高含油油料采用先压榨,再浸出,如油菜籽等;低含油油料采用直接浸出法,如大豆等;而某些油料中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 ,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,多采取压榨法取油,芝麻油、花生油等油脂的生产。
工艺不同,油的风味也是不一样的。压榨油一般就经过初步的脱酸和脱胶就行了。压榨油因为保留了油料本身(如花生)的香味,可能比 较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特点。而浸出油要经过脱酸、脱胶、脱色和脱嗅,其间正好可以祛除许多人所不喜欢的豆腥味。
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知道,如果不想吃浸出油,就不要买大豆油了,因为大豆油几乎都是浸出油。
关于食用油的发展历史,我们今天先讲到这儿。欲知后事如何,请您明日继续关注建明菜籽榨油机。建明榨油机祝广大用户朋友们生产顺利,收益高高!让我们携手建明,共享诚信带来的双赢与成功。巩义市建明机械有限公司24小时咨询电话:0371-64568066 13623811166(翟经理)